审视近年来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态势,我们不难发现,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特色“门面”,在推陈出新的过程中存在着多种表现形式。有大力宣传者、有闭门造车者,更有生搬硬套、临摹抄袭者等等,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然而笔者认为,其中最不可为的便是一味追随他人的企业理念,刻意模仿其文化建设发展模式,结果只能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相信大家都读过一篇《露八颗牙》的文章:某大医院最近出台一项新规定,要求医护人员要微笑上岗,而且嘴张到什么程度都有严格要求,不能露牙龈,但要露出八颗牙齿,据说这是医院领导出洋考察后从美国学来的,并美其名曰“国际惯例”。笔者认为,医生上岗的微笑应当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取决于露多少颗牙齿这一外在表现,这只会让看病者觉得更不舒服。在不清楚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之前就一味模仿,不仅使其顾此失彼,而且更让同行们贻笑大方。
文化只能借鉴,不能模仿。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价值观的认同和理念的追随,靠的是各级管理者的言传身教、各项制度的行为规范、多年来的习惯养成,并通过管理者提炼而成,这样才能得到员工发自内心的认同,才能发挥企业文化的自我约束作用。因此,企业文化不是被模仿出来的,每个企业都应有他固有的文化氛围。而今,为了更快地使企业文化打造出气势、打造成品牌,一些企业则凭借单纯模仿去摸索,提炼看似漂亮的“大道理”,并制作成精美的企业文化手册,而这样做的结果并不能换来员工发自内心的认同,可能只是企业有文化、有内涵,有面子的证明。企业文化不是简单的“齐步走”,不是“照葫芦画瓢”,更不是抄近道、走捷径。每一家企业的内外环境、发展趋势以及技术优劣势等各不相同,要想走出有特色的文化路线,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事求是,顺势而进,切忌盲目跟风。否则,试想大部分企业都在照搬、临摹蒙牛、联想等先进的企业文化,喊口号、树理念、制册子,一窝蜂地蜂拥而上,你谈“争上游”,我也谈“争上游”;你搞文化兴企,我也搞文化兴企;你制定“梯形人才战略”,我也制定……人云亦云的企业文化只会导致价值观重复的严重后果,到头来恐怕也只能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而已。
从古代著名画家齐白石教诲徒弟们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到近期被炒得火热的“王老吉与嘉多宝”事件,都在警示我们要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才是关键。而如何打造为自己“量身定制”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则需要长期的理念引导与规范行为,才能得到员工的内心认同。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沉淀的东西,是一种无声无息的底蕴,是靠行动做出来的,而不是喊出来和模仿出来的。在沉淀的过程中,企业理念不能光凭口号,也不可能闭门造车。它需要从现实中提炼,从行为、制度和价值观等层面入手,去实现企业文化的落地,防止企业文化和与生产经营成为两条轨道上的“列车”。归根结底,企业文化要想有所成、有所为,必须赢在创新,总结企业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在大形势下找出不同,另辟蹊径,在“规定动作”中开辟独特的“自选动作”。当然,企业要搞文化,而不是就红火热闹搞一阵子,之后就冷冷清清,归置角落,更不能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看似是分了先进文化的“一杯羹”,最终却是深陷文化泥潭。由此可见,企业文化不是露几颗牙齿的问题,无论是露几颗牙齿的微笑,只要是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特色,有适合自身的理念引导与行为规范,久而久之,在我们没有抓文化的时候,文化自然也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