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伙夫!” 这是赵本山的经典作品《卖拐》中的台词,不管其是雅是俗、是对是错,总之其形象的描述了一个伙夫或大款的形象。职业化就是既能做正确的事又能正确的做事,简单的说就是干什么像什么,职业化管理就是使员工干什么像什么的管理,例如,对销售人员的职业化管理的结果就是使销售人员无论从性格特征、技能、行为和形象都要像一个销售人员。国外9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都推行了职业化管理的举措,国内一些优秀的企业(如华为、联想等)也成功的实行了员工的职业化管理。本文在简单介绍职业化是什么和推行职业化的意义的基础上,系统的介绍了企业如何实现员工管理的职业化。
一、职业化的概念
职业化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从事什么职业的人,他的性格特征、知识技能、行为表现和形象装饰都应非常符合该职业的要求,其内涵由内而外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是职业素养,指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从事该职业的道德品质特征与基本素质特征;第二个是职业技能,指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从事该职业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第三个是职业行为规范,指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从事该职业过程中的行为操作标准。一个职业化的员工就是符合“本性的倾向、术业的专攻、举止的方寸”三个方面的员工。
职业化管理就是根据企业的业务策略特点和人员成长的内在发展规律,提炼出同类业务人员的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特征和职业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该类业务人员的职业化素养标准、知识技能资格标准和行为规范标准,并以此标准来选择、规范与培训该类业务人员,提高其技能,改进其业务行为,以提升员工个人工作业绩,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二、实现员工 “职业化”管理的意义
职业化管理最终的意义就是在明确了员工做什么的基础上,规范员工如何做过程,从而保证企业对员工做得怎么的要求。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化管理不仅明确了职业的技能与知识标准,而且明确了职业的素养标准,完善了人才招聘的标准体系,为人才的招聘提供了相对客观的依据;(2)职业化管理不仅提供了明确的培训规范与依据,而且明确了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3)职业化管理通过职类职种的划分,开辟了多个职业晋升通道,打破了单一行政晋升的局限性;(4)职业化管理通过变个人榜样为职业榜样,加速了员工整体业绩的提升;(5)职业化管理通过明确不同职业员工行为的标准,为员工提供了可操作的工作指南,帮助员工在工作中学会正确地做事。
三、如何实现员工“职业化”管理
“项目化运作”是未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尤其是集团化运作的公司)工作开展的主要方式,企业推行员工管理的职业化,就应该以项目管理的方式开展工作,下面就按照项目管理的方式介绍企业推行职业化管理的步骤与举措。
第一步,项目启动
项目启动主要做好组织和人员准备的工作,分别成立项目领导小组、项目推进小组、标准开发小组和标准评审小组。项目领导小组3-5人,由公司领导成员担任,负责动员、支持与指导思想的确定;成立项目推进小组3-5人,由人力资源部领导担任,负责项目的具体的支持、跟踪、宣传推进;标准开发小组5-8人,主要由人力资源部的相关人员组成(也可以包括其他相关部门人员),负责核心素质、知识技能资格和行为标准的开发;标准评审小组5-7人,由相关领域专家和公司主要部门主管,负责对项目开发小组工作成果的审核和评定。
第二步:项目运作
(一),即根据公司未来发展趋势、架构和岗位构成,进行职类职种的划分职类职种通常包括:管理类(经营职种和管理职种),技术类(研发和工艺或系统维护两个职种),管理支持或专业类(财务、人力资源、企业管理三个职种),营销类(销售和销售支持两个职种),作业类(操作和维修两个职种)。职种职类划分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进行根据公司现有的组织结构,以部门为单位,将每个部门所有职位的职责、权限、责任、上下级汇报关系和任职者要求全部核实清楚;其次,将工作性质、应负责任和核心素质、知识、技能要求相同或相近的职位,不分部门地归并一起,形成若干个职位集合;然后,根据工作性质和应负责任给这些职位集合进行命名,并根据所有职位的特点,确定该职种的定义。
第三步:项目开展
(二),即开发职业任职资格标准
任职资格标准的结构包括职业素养,职业知识与技能和职业行为标准三个基本结构。职业素养标准就是从事该职业员工须具备的品质特征,一般包括4~6项,如进取心、责任心、团队精神、服务意识、城信、廉洁、忠诚度等。职业知识与技能标准是该职业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必备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经验等三个部分。必备知识是员工完成业务工作所须掌握的知识点,是获得相应资格的前提,是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保证;专业技能是员工工作行为的内在支撑,是综合所学知识与自身素质形成的综合能力,一般包括人际交往能力(由关系建立、团队合作、解决矛盾、人际敏感性等),影响力(由团队发展、说服力、应变能力、有策略的影响能力)等,领导能力(人员评估能力,培育与辅导他人能力,授权能力,激励能力,建立期望的能力等),沟通能力(口头沟通,倾听,书面沟通等),判断和决策能力(信息管理、分析归纳、战略思考、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推断与评估能力,决策能力等),计划与执行能力(分析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重要性识别能力等),客户服务(客户导向、客户管理谈判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等)等。行为标准是描述员工应该以什么样的行为规范来开展工作更容易取得好绩效,通常包括三个层次,即行为模块、行为要项和行为标准。行为模块是指某类专业关键的业务工作模块;行为要项是指有效完成某业务模块的关键内容;行为标准是指有效完成行为要项的成功行为步骤。
职业任职资格标准开发有两个基本的步骤:一是标杆人物分析与实地观察;二是职业化标准提取与编制。标杆人物分析与实地观察,目的是通过标杆人物的分析,确定该类业务任职资格标准的一手资料,主要方法包括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职业化标准提取与编制,即在职种职类划分与定义的基础上,对标杆人物分析和实地观察获得的一手资料进行整体,提取任职资格标准各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具体步骤包括职业素养分析、行为分析和知识技能分析。通过分析得到任职资格标准的雏形,提交评审小组进行评审,评审的内容主要包括:标准的整体架构是否合理;标准的内容是否体现了公司人才培训总的方向,完整性如何;标准的可操作性如何。根据评审小组的意见,对标准进行修订。
第四步:项目运作
(三),即制定职业化任职资格管理的机制
在建立起各个职种职类和关键岗位任职资格标准的后,下一步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基于任职资格标准的相关机制,保证将职业化管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首先,配备任职资格专员,由熟练掌握任职资格标准的开发与管理方法的专业人员担任,其必须深刻准确的理解任职资格标准和评价程序,能够及时对任职资格的标准及流程进行维护,能够根据任职资格标准,配合招聘和培训相关人员,建立基于任职资格标准的招聘选拔机制(主要指设计相关考察与测评方法,编制相关题目,建立相关制度)、培训开发机制(主要指设计相关课程,建立相关职业晋升与开发制度),配合人事与职称管理人员,对相关的任职资格标准进行定级,逐步建立企业内部自身的职称评价体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基于任职资格职称体系的绩效和薪酬体制。
第五步:项目运作
(四),即开展员工职业任职资格的评定
员工任职资格评定是指为证明员工是否达到相应任职资格,为按相应职业行为标准要求开展工作而进行的鉴定活动。任职资格评价的依据是任职资格的标准,因此,任职资格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职业素养(核心素质)的测评,职业知识与技能的测评,职业行为规范等级的测评三个部分。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根据开发的标准和公司的日常运作方式,设计可操作的评价方法与程序,编制相应的评价表格,讨论确定评价的周期、评价小组成员组成等;然后,由人力资源部牵头,从公司关键岗位入手,自上而下逐步地对公司内所有人员进行任职资格标准的评定;最后,对评定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备案,并确定下一次应用计划。
进行职业资格评定时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评价人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时,既要给予被评价者客观公正的评价,也要给予充分的指导,帮助被评价人达到任职资格标准的要求;(2)职业资格的评定必须以改进员工自身的工作效率为目标,因此,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获得评价结果,而且还要得到员工工作中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地方;(3)鉴于职业素养、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及绩效的评价不能完全用定量的指标确定,因此,职业资格的评定需采用测评与评议相结合的方式;(4)为了能够将职业资格评价的结果得到有效的利用,在进行评定之前,必须明确评定结果将如何应用,并让员工清楚评定结果对其有什么直接的、现实的利益关系,激发员工参与并支持评定的动力。
第六步:项目运作
(五),即开展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根据人员任职资格评定与分析的结果,开展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主要包括:(1)以职业任职资格标准为标杆,制定与设计招聘
选拔及配置的策略与方法;(2)根据员工任职资格的评定结果,制定培训的计划,设计培训的课程;(3)根据前期职类职种的梳理结果,为员工设定多元的职业发展通道,并根据评定结果,协助员工完成职业生涯的规划。
四、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现实中还经常出现管理者角色错位、忙而无效的现象,经常出现优秀员工的经验不能共享的现象,经常出现员工不能做正确的事和不能正确的做事的等现象。职业化管理就是解决以上现象的有效措施,希望通过以上的分析和介绍,能够帮助我国企业在职业化管理的水平上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