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分开来谈。先说食品安全。什么是食品?食品是用来给人吃的,这就要求必须将生命放在第一位。"人"是什么?西方大哲学家康德说:"人是目的,而永远不能被只看作是手段。"人的生命是最高存在。食品安全说到底就是体现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民以食为天",我理解这里面包含几层意思:一是每个人都要吃饭,这是再平常不过的,只有吃饭才能让我们的生命延续。二,"天"是天然的意思。我们所吃的食品,是天然的、健康的,安全的。食品是来自再加工的,但是食品的原料是上天赐予的,绿色、健康。三是"天字号工程",食品安全是"天字第一号"的大工程,绝对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食品安全是生命大厦的根基,只有根基牢固,保障安全,才能在这个基础上有生命的展开,有人的价值的实现。
关于"食品安全文化"的涵义,我认为包含着三个层面:一是国家战略层面的生态文化。十八大报告中已经明确写入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战略"作为五位一体的国家战略,反映了国家的意志和决心。与"生态战略"相对应的必然就是生态文化。这是食品安全文化的本源。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我们和自然是共生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一定要爱护我们的自然家园。
四是食品安全还是一种责任文化。企业必须要承担社会责任,要有使命感,有所担当。我们传统文化讲"止于至善",就是要求我们,保持住道德和良知的底线。企业不是一个独立封闭的存在,而是和社会人群发生互动作用的,这就产生了一个企业伦理问题。那么我们企业要遵循什么样的伦理,其实就是国家大力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企业究竟为什么而存在?企业家做企业究竟是为了什么,有着怎样根本的价值诉求?这实际是一个企业意义层面的重大问题。
"诚信"这个词,我们今天更多是从市场经济、从经济学家的角度来理解。经济学家眼中的诚信是什么?就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其实这从本质上来说,仍然是一种"功利主义道德观",也就是有条件的诚信。那么诚信一定需要条件吗?我们如果从更高的层面上,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诚信根本就是不需要条件的。《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讲过一句名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就是理由。你作为一个生命活着有什么意义呢?这是一个巧妙的反问。人就是要讲诚信,这没有什么道理可讲。诚信,就是人之为人的内在规定性。诚信,就是人存在的理由,诚信和人的存在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诚信不能放在功利层面,而是最高的人之为人的内在规定性。支撑人生大厦的柱子,包括诚信、尊严、使命、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这些都是内在的规定性。孟子说:"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人要尽心、知性、知天。这就是作为人的内在规定性。所以说我们的传统儒家文化是有道理的,我们的最高哲学是不需要证明的。
我们传统文化有很多宝贵的人文精神,但最根本的就是一个字:爱。关爱生命,尊重自然。道家讲"养身""全生",儒家强调"修齐治平",强调生命的展开和完成,佛家讲"善行""功德",都在强调一个"爱"字。所以说,一个真正健康、和谐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就是人与人的互相关爱,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人和人以诚相待,互为目的,互为手段。每个人都抱有一颗平常心,对生命充满了尊重。抛弃那种功利主义的道德观,每个人都心中有爱,让世界充满爱,爱是企业和企业家的根本,如同古人所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有带着责任和使命,以道德自律而不需要法律监督,那么企业所提供的社会产品,就一定是安全的;不需要那么多繁琐的现代科学检测手段和信息技术追溯等,那固然是帮助守住安全的底线,但真正的底线是道德,是文化,只要企业和企业家做到了,其他的也就"免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