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言必谈“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界的一种时髦,那么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由于各种理论对于企业文化的解读众说纷纭,迄今为止,尚未形成统一的内涵界定,而这种概念认知的混淆与模糊,则势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性产生了不良影响。在很多企业,已经不再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上墙的标语口号,等同于办内刊、搞活动等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但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战略发展的有什么内在联系,企业文化怎样决定了企业的本质规定性,这些带有实践性的理论问题并没有梳理清楚。由此可见,清晰梳理、准确界定企业文化的定义,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有着直接的指引意义。
企业文化=群体习惯+群体价值观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这种客观存在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群体价值观”与“群体习惯”。
作者以严谨的逻辑思辨,首先明确界定:“价值观是人脑思考的结论”。将价值观分为个体价值观、群体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三类,其中:“个体价值观是每个成员个人的价值观,是一个人的内在本质特征。普通成员的个体价值观是构成群体价值观的基本单元,决策者的个体价值观是组织价值观的根源”;“群体价值观是多个成员一致的价值观,是一个组织里‘民间群众’的内在本质特征”;“组织价值观则是组织者决策形成的价值观,它是组织者确立的,以组织名义倡导的价值观,也叫做组织倡导价值观”。在作者看来,无论是个体价值观,还是群体、组织价值观,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环境里,都会发生变化,而这也正是塑造文化的前提。
由于价值观是“人脑思考的结论”,它更多还停留在思想观念的层面,而“言行是价值观的窗口”,人们的价值观最终是通过日常言行得以体现。当这种言行具有“重复性”和“自发性”的特征之后,就会形成一种习惯。“个体习惯是个体经常重复的自发言行”,“群体习惯是群体普遍一致的自发言行”。
基于以上逻辑,对文化的定义进行了凝练而本质化的概括:“文化是群体习惯及其隐含着的价值观。”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达,即“群体文化=群体习惯+群体价值观”。由于企业组织是以员工群体构成的形式出现,所以这里的“群体文化”如果置换为“企业文化”,也就是“企业文化=群体习惯+群体价值观”。
塑造企业文化就是改变群体价值观与群体习惯
无论是“群体价值观”还是“群体习惯”,体现的是员工主流群体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模式,但这种观念与行为模式往往并不一定与企业组织的需求相匹配。
为此,提出了“组织纪律”的概念。作者认为,组织纪律就是“一个组织限制人们言行的规定”,其背后的支撑就是“组织价值观”。而塑造企业文化,就是要确立正确的组织价值观,并贯彻落实于员工群体之中,通过对员工个体的价值观干预,使得群体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紧密契合,进而达到改变群体习惯的目的。一言以蔽之,“塑造企业文化就是改变群体价值观与群体习惯”。
于是,这里就出现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组织价值观如何确立?二是组织价值观如何才能得以贯彻落实?
指出,“企业要实现盈利,首先要确立组织价值观。从哪里入手确立组织价值观呢?答案是从不满意的地方入手……从处理现有的问题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入手”。“确立组织价值观的程序实际上就是一个决策程序,决策做出的决定就是组织价值观。常见决策程序的两个基本步骤:听取意见和做出决定”。在书中,作者谈到了“听取意见”的两种基本方法--“个别沟通”和“分组讨论”,“个别沟通是指有领导者参加的一对一的交流;分组讨论是指有领导者参加的多人讨论”。收集了意见之后,“做决定是确立组织价值观的最后环节,也就是俗称的‘拍板’……要将各式各样的意见,经过筛选权衡,将分散的意见集中为唯一的决定,最终做出的决定就是一个组织的组织价值观”。
确立了组织价值观之后,重点就是要考虑在员工群体中贯彻落实组织价值观。“企业要贯彻组织价值观实现规范有两个途径:一是文化途径,就是通过塑造企业文化来实现规范;二是制度途径,就是通过建立企业制度来实现规范。塑造企业文化和建立企业制度都是贯彻落实组织价值观的途径,都是方法手段,目的都是实现规范”。
所谓“文化途径”,就是“首先让群体在思想上想通,思想上想通之后,自然就会表现在言行上,自觉去说、去做”。作者认为,只要群体的“想法”与组织的“想法”一致,群体的“说法”、“做法”也必然会符合组织的要求。文化途径直接干预人的输入信息,将注意力放在做人的思想工作上面,思想变了,就会在一系列言行上分别体现出来,养成一系列新习惯,新习惯养成了,言行也就自然而然规范了。可见,以文化途径贯彻组织价值观重在“改变思想”。
所谓“制度途径”,就是“不管群体在思想上是否已经想通,首先要求群体在言行上必须‘说到’、‘做到’,长期‘说到’、‘做到’,必然会促进思想‘想到’,最终有可能会想通。即使最终还是没有想通,只要能‘说到’、‘做到’,制度的任务就完成了”。作者认为,制度途径直接干预人的输出信息,将注意力放在规范人的一个又一个具体言行上面,言行规范后,这些规范的言行作为下一个传播环节的输入信息,也必将影响下一环节人的思想。因为改变人们一个又一个具体言行比改变人们的思想容易,所以对于易于表达、易于量化的企业的组织价值观,通过制定制度去落实,立竿见影。相较而言,制度途径注重“改变言行”。
企业文化与企业需求
作者还特别提示,要达到规范的目的,是采取文化途径还是制度途径,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企业需求”,即规范的程度,例如生产一个零件,要求合格率必须达到99.9997%以上,这么精确的要求就必须采用制度途径,也就是要依靠建立制度来保障;二是“言行特点”,例如企业倡导对客户要面带微笑,但微笑不宜量化,不便处罚,不适合采用制度途径来规范,只能靠做思想工作,采用文化途径;三是“成本费用”,文化途径涉及的成本包括培训成本、载体传播成本等,制度途径涉及的成本包括人力资源成本等,采取何种途径,需要对教育、监督、处罚、错误等产生的成本进行评估,尽量采用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四是“背景文化”,当企业的组织价值观与背景文化一致时,一般采用文化途径就可以了;而当企业的组织价值观与背景文化不一致时,教育员工认同企业的组织价值观会有很大困难,采用文化途径规范言行,需要漫长的时间,只有那些具有卓越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领导者才有可能实现,所以如果需要立即见效,就必须采用制度途径。
“企业文化=群体习惯+群体价值观”,“塑造企业文化就是改变群体价值观与群体习惯”。在各种企业文化理论专著纷繁浩杂的当下,以独特的视角、反复的论证和深入浅出的案例,阐述了企业文化的本质及其塑造原理,给予广大的企业文化工作者以清晰的指引,可谓功莫大焉。这也正告诉我们,企业文化其实并不复杂,只要你能真正抓住本质,跟作者一起思考,就一定能找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实用秘籍。